前言
天府之国,锦江之滨,屹立着一所拥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医院。
这里,是西医入川的起点。
这里,是四川红十字医疗救援的开端。
这里,是四川现代医学教育的摇篮。
这里有不离不弃、拓荒传医的枫国情缘,
这里有“仁爱济民、勤慎服务”的百年传统。
历经沧桑岁月,四川历史上的第一家西医医院——仁济医院,从四圣祠街边小诊所演变成了今天三区并立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思源志远,这所奋楫扬帆的现代化医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积极影响着四川现代医疗的发展,为保障服务区域内300万人民的健康贡献着仁济力量。
不忘初心,怀仁笃行,我们一直在逐梦之路上谱写新的华章。
第一部分:历史篇——百年仁济
清末,西学东渐,川西首家西医院诞生成都。
从最初的一间小诊所,到1896年开设妇女儿童专科,1907年增设口腔专科;从创办时使用红十字标志,到成为四川第一所红十字医院;从1910年医院创办人启尔德博士参与创办华西协合大学并主导开办医科,到1914年成为大学教学医院并自主开办四川第一所护士学校;从抗战爆发后成为联合医院、科教研并举,到冒着炮火救护伤员......百年仁济承载的一片赤诚与宏愿,流淌在岁月长河,造福世代安康。
第一单元:枫落天府
公元1892年11月3日,来自加拿大的启尔德与斯蒂文森医生在成都四圣祠北街创办了四川第一家西医医院。这是西医入川的原点,是中国西部西医药的肇始。仁济百年的历史画卷由此展开,四川现代医学的火种从这里孕育。
第一组:两个人的开始
19世纪末期,伴随西学东渐,西方医学已经从中国沿海传入,开始向内陆腹地深入。1891年10月4日,加拿大首批来华志愿者先遣队在卫斯理会牧师赫斐秋的带领下,搭乘“中国皇后号”客轮从温哥华港出发,渡海逆江一万二千三百公里,于1892年5月21日来到了美丽的天府之国——四川成都。
第二组:西医入川原点——四圣祠街的福音堂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892年11月3日,启尔德与斯蒂文森医生共同创办的仁济医院在成都四圣祠北街正式开业。这一天是加拿大先遣队登陆上海一周年的纪念日。开诊当天共接待了18位患者。初创时的仁济医院还只是在租用民房里的诊所,且只能为男人看病,但却是四川历史上的第一家西医医院,是四川现代医学的肇始。
第三组:劫难与重生
列强入侵,导致民怨久积,中国大地上教案频发。1895年的端午节,在漫天谣言中,成都教案爆发。新建不久的医院以及传教士们的住宅在动乱之中都被捣毁,传教士们被迫离开成都到上海等地避乱,有些则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斯蒂文森为了照顾在教案中精神崩溃的妻子,不得不举家离华,无奈放弃了当初来川的志向。
第四组:红十字医院的创建
1907年,为了适应日渐增加的就医需求和实现教会重视发展医疗的目标,启尔德主持决定用教会获得的赔款以及加拿大总部的筹款等扩大重建男医院。1913年1月30日,新建成的男医院正式开业,正式命名为“四川红十字福音医院”,成为四川历史上第一家红十字医院。1914年,更名为“仁济男医院”。
第二单元:济世弦歌
从四圣祠街两个人的小诊所,到巍峨矗立的仁济医院,再到“授人以渔”创办仁济护士校,成立华西协合大学,建立医学院......以启尔德为代表的这群医学志愿者从未止步于“治病救人”,他们誓将医学的火种传遍巴山蜀地,让中国本土医学人才生生不息。
第一组:躬身力行育英才
1904年末,在成都的加拿大英美会启尔德、文焕章、杜焕然,美国美以美会毕启、甘莱德、蒋友勤,英国公谊会陶维新和英国内地会维尔等人共同商议联合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华西协合大学联合筹办伊始,即确定由加拿大英美会负责开办医科,具体由启尔德等人实施。由此开创了四川高等医学教育的源头。
第二组:临床教学担重任
自华西协合大学成立医科起,成都仁济男、女医院就成为了这所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承担起了医疗和教学的双重任务。因四圣祠男、女医院距学校较远,来往费时太多,故医科学生最后三年的学、吃、住都在医院,直至三十年代后期。
第三组:中等医教开先河
百年前的成都,医疗卫生人才奇缺,随着各教会医院规模的扩大和病床的增加,不仅缺医生,护理人员也极度匮乏,仅仅依靠外籍护士难以为继。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启尔德和启希贤夫妇倡导开设男、女护士学校,着手培养本土护理人才。这是最早在川开办的两所护理学校,开创了中国西部护理教育之先河。
第三单元:革故鼎新
从建立医院到开展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在四川逐渐扎下根基。四川仁济医院的医学志愿者们不仅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还着眼于社会现实,投身移风易俗的社会事业,通过反对陋风劣俗、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努力改变这片封闭已久的土地上人们的身体、思想和灵魂。
第四单元:砥砺并进
在医院的历史上,抗战时期无疑是其最浓墨重彩的一页。海纳百川,兼容并取的开放胸怀,使作为三大学联合医院主体的仁济医院成为规模水平与西方同步、代表四川的医学标杆。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时,大后方的仁济医院始终秉持着“救治大众、服务大众”的博爱精神,践行着对国家和民众的忠诚与担当。
第一组:三大学联合医院
1938年7月1日,中央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和华西大学依托原有的仁济男女医院内、外、妇、儿四大主科和存仁耳鼻喉医院组建三大学联合医院。启真道担任联合医院总院长。
第二组:战火中的诺亚方舟
三大学联合医院——四圣祠街的仁济医院,作为四川首家红十字医院、大后方的综合性医院,在抗战期间不仅响应中国政府的号令,积极接纳送来的全部伤员,还主动行动,组织救护队救治遭受敌机轰炸的伤者,对部分受伤民众完全免费。当时,因美国空军来华,成都四圣祠三大学联合医院曾被指定为空军后方医院,热诚为“飞虎队”服务。
第三组:人民医院的诞生
随着1942年至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在华西坝逐步建成启用一所新的大学医院,以及1945抗战胜利后外地内迁大学的回归,仁济医院部分人员、设备和病案等便逐步转入华西坝的大学医院(即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华西第二医院);留在四圣祠北街原址的仁济医院则改为以诊治慢性病为主的医院。
第二部分:时代篇——逐梦前行
从启尔德和斯蒂文森创办的四圣祠诊所到如今的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历经百年风雨,一代代仁济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仁济历史。最初的小诊所现在已经成为有近3000名员工,约10万平米业务场地、拥有两院区一分部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仁济的脚步没有就此停歇,任时光变换,仁济人的逐梦还在继续。
第一单元:三区并立
从1952年正式更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来,医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院址面积的不断调整扩容,医疗水平与规模也不断提升,百年老院现已形成两院区一分部的崭新办院格局。与此同时,更多优质人才的涌入、更多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引进,也为国内外合作和教学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今的市二医院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奋进。
第一组:院址见证下的百年发展历程
1950年由原仁济医院组建成为川西第二医院翁之龙创建皮花科(后改名为皮肤科)
1952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1964年成功抢救成都市肉类联合加工厂90%大面积烧伤工人霍德明
1988年增挂“成都市红十字医院”院名以皮肤科为主体的成都市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成立
1999年评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08年市八医院并入市二医院,在原市八医院建立草市街分部
2009年皮肤科在草市街分部正式开业。
2012年建立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红十字博爱康复中心”。
2013年皮肤科正式升级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病医院”正式托管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2016年胸痛中心顺利通过认证,并获得中国胸痛中心授牌。
2018年荣获中国卒中学会国家级综合卒中中心称号。增挂“四川仁济医院”院名开展创新项目,搭建“慢病到社区”快转平台助推分级诊疗
2019年挂牌成立市级医院首家“四川省医学会急性胰腺炎区
域研究中心”和“急性胰腺炎诊疗中心”成为中国-以色列医院合作联盟成员与锦江区共建共享共促城市烧伤整形科入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百强榜”
2020年开设仁济心灵驿站取得互联网医院职业许可开设中医药房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肝胆胰多学科联盟
2021年龙潭院区建成
第二组:新、老院区里焕发新的生机
作为全国三甲医院,医院目前规划建设1个专科类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专病中心,8项高精尖医疗技术。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工程,目前,引进博士近150人,硕士近800人,国务院和市政府特殊津贴、省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34人。医院在先进仪器设备上的投人从未止步,引进PET-CT、多排
螺旋CT、双源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多项国际先进设备,设施设备等硬件在成都市医院属于第一梯队。
第二单元:百舸争流
在发展的道路上,医院始终坚持“综合平衡、突出重点”理念,科室齐备,且各具特色。医院注重差异化发展,积极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充分发挥特色专科的带动优势,进一步加强各个科室的技术实力和供给能力,打造医疗健康产业,强化以特色引领发展的格局。
第三单元:奋楫扬帆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办人民满意医院,坚守党建引领的初心使命,以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为抓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组:制度先行体系更完善
以实干精神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将“医疗三监管”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有机融合,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与各科室目标考核深度结合,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切实履行医院公益性。
结语
我们的心愿
办一所让人民满意的医院
——徐荣华
岁月更迭,初心不改,一代又一代仁济人将仁济精神不断延续。建院伊始,启尔德等医院创始人将医院定名“仁济”,施行“将爱直接体现在病人身上”的医疗;抗战时期,作为三大学联合医院主体的仁济医院用博爱精神和精湛医术努力救治受伤民众;新中国成立后,翁之龙、陈序宾等医学大家躬身垂范,待患如亲,奠定了医院优质服务的优良传统;1964年烧伤科成功救治90%特大面积烫伤工人霍德明,轰动全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医护人员不舍昼夜投入紧急救治和康复救援;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一支精干队伍临危受命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医院持续谱写着仁济精神的大爱华章。
风烟万里,时序如流。如今我们秉承“仁爱济民、勤慎服务”的不变初心,朝着“让患者满意,让职工满意,让政府满意”“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三满意一发展”目标前进;将患者“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作为医院最大追求;全面开展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工程”,努力把医院建设成西南领先、全国一流的“百年仁济”知名品牌医疗联合体。我们将继续弘扬“把爱直接体现在病人身上”的仁济医道,办一所让人民满意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