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展厅设计的未来方向在哪里?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而工业化大生产与农业生产相比,有着占地面积小、生产率高的优势。同时,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社会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还有生活方式与社会意识方面的的变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文化艺术的巨大革新,追根溯源,都是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这里所谓经济基础实际上就是指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文化、艺术、乃至艺术设计,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此谈设计是不可能抛开生产力因素的。至于很多人固有印象中“艺术和设计与经济无关、与政治无关”之类的观点,我只能说这是“艺术家”的一相情愿而已。19世纪末的“工艺美术运动”就试图脱离大工业生产来搞设计,虽然它创造的设计形式对欧洲的设计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它仍然是一个失败的“运动”,真正买账的并不多,最后自己也没法继续搞下去。
生产力因素在当时展示设计方面的具体体现,接下来将由两场展览来说明。
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说到首次世博会,不能不提它的主场馆“水晶宫”。“水晶宫”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其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的奇特构想,更在于这一建筑对当时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的体现,以及其对后世建筑设计的深远影响。我们都知道包豪斯的密斯.凡德罗,他的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重要特征就是钢架结构与玻璃幕墙。追根溯源,都可以追溯到“水晶宫”上。现在很多刚毕业的设计师都更爱谈“创意”这个事。事实上,如果谈到“创意”,约瑟夫.帕克斯顿的创意细想起来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因为他原本就是德文郡公爵的园林工人。一个园丁,用钢架和玻璃建一个巨型温室花房,其实也很好理解。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业生产能力支撑,这个想法根本无法实现。
1925年法国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如果说伦敦首届世博会的亮点在于建筑新材料的应用,那于192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对新技术的表现则体现在景观层面上。首先是在斯蒂文斯设计的花园中,运用了雕塑家扬.玛蒂尔和居尔.玛蒂尔用混凝土创作的“树”。体现了这一时代混凝土材料的成熟运用。花园中的混凝土“树”(图片来源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其次,在古埃瑞克安设计的“光与水的花园”中运用了当时堪称先进的电气技术。下图中水池中的几何球体是电动的,可以转。同时在这两件作品中,还体现了现代艺术对设计形式与色彩运用层面的影响。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通过以上两个展览,似乎可以初见当代展示展陈中追求“新奇特”的端倪。而没有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新奇特”这三个字就是空谈。所以展示设计的发展如果要有所突破,除了要把握之前几期说过的“多元化”外,还不得不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即社会发展的总规律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现在所做的设计:它到底是所谓“传统展陈”的垂死挣扎,还是代表了当下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